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智能+交通”論壇視頻發言中建議,要加快推進交通新基建,推動物聯網、人工智能、車路協同等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讓智慧交通項目成為新基建的主力軍。
劉小明介紹,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世界變局,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面臨沖擊。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在交通運輸領域表現為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存在短板,綜合運輸服務體系銜接不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有弱項等方面。
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了科技創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領等重點任務。劉小明介紹,綱要印發一年來,交通運輸部確定了兩批共34家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其中不乏前沿關鍵科技研發、智慧交通發展和科技創新機制等方面的特色內容,爭取試出好的經驗做法,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樣本借鑒。
此外,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了《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圍繞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助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行業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發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
劉小明建議,要多維創新推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交通新基建,推動物聯網、人工智能、車路協同等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讓智慧交通項目成為新基建的主力軍,依靠科技賦能、促進服務變革,鼓勵定制公交、定制客運、網約車、共享單車、汽車分時租賃等新業態健康發展,打造出行即服務(MaaS),提升人民出行體驗。
同時,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數字監管,互聯網+監管,構建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體系,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數據資源的綜合性應用,提升交通運輸治理現代化水平。
政企還要合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健康發展。劉小明說,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多樣化也引發了侵犯個人隱私安全、沖擊法律與社會倫理的問題。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科技行業必須重視新技術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挑戰,盡快提出一系列行業自律與政府監管相結合的解決方案?!眲⑿∶髡J為,政府部門需加快腳步,與科技企業共同探討科學監管方法,加快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把握未來趨勢,打造負責任、可信賴的人工智能,開啟從技術創新到普及,再到責任的全新發展生態。
新基建落地交通運輸行業的施工圖
一是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以交通運輸行業為主實施,以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能郵政、智慧樞紐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應用為載體,體現先進信息技術對行業的全方位賦能。
二是助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配合相關部門推進先進技術的行業應用,要研究利用北斗的技術在高速公路實現自由流收費等等,還包括網絡安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
三是完善行業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科技研發支撐能力建設,如重點實驗室、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監測網等。
“智慧+”涉及交通方方面面
在助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意見》特別強調要加強推進北斗等新技術的應用。
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敖煌ㄟ\輸行業是北斗系統最大的民用用戶之一,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發揮交通運輸行業在北斗系統推廣應用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將行業北斗系統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國家新基建戰略的重要落腳點?!苯煌ㄟ\輸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孫文劍表示。
《意見》明確,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協同應用、北斗系統和遙感衛星行業應用,加強網絡安全保護,推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的建設和應用。逐步在高速公路和鐵路重點路段、重要綜合客運樞紐、港口和物流園區等實現固移結合、寬窄結合、公專結合的網絡覆蓋。提升交通運輸行業北斗系統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能力,建設行業北斗系統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圖。
北斗系統正逐漸在交通行業加以應用。來自交通運輸部相關消息,長江干線公務船、客渡船北斗應用目前已實現100%全覆蓋,海事領域年內將實現北斗應用100%全覆蓋;在水上安全領域,我國積極推進北斗衛星搜救系統國際化應用;在民航應用領域,起草相關標準及建議措施,推動北斗系統納入國際民航組織應用。
區域一體化提速
隨著我國區域一體化提速,大都市圈、城市群加速形成。其中,交通補短板大有可為。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出臺的《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到2035年,中國高鐵里程將翻倍,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全國1、2、3小時高鐵出行圈和全國1、2、3天快貨物流圈全面形成。
“城市化已經進入到以核心大城市擴張為主要形態都市圈化階段”城鄉人口流動不再是城鎮化的第一動力。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當年城鎮人口的增長,鄉村人口遷移到城鎮對城鎮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36.8%,較2000-2010年期間低將近20個百分點。同時,城鎮化的第一大動力變成了城鎮區域的擴張,這個占比是39.6%。這就意味著城市化已經進入到以核心大城市擴張為主要形態的都市圈化階段。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